产品目录
联系方式
联系人:业务部
电话:0773-8872201
邮箱:service@sandy-cn.com
校园网云服务开启教育信息化新方向 |
编辑:桂林恒迅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字号:大 中 小 |
摘要:校园网云服务开启教育信息化新方向 |
从中国教育网获悉,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校园信息服务、按需服务的教学与科研创新环境,整合的资源以及更良好的应用体验,所有这些构成了新时期用户对教育信息化的追求。
更高的带宽,更好的服务质量保障,校园网基础建设经过了多年的努力,已经成为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应用最坚实的承载平台。一卡通、视频监控、IPv6、语音电话、网络教学、视频会议、远程教育等各种应用都已经建立在这个平台之上。802.11n的大规模采用,提供了高速无线接入的可能,同时40G/100G以太网技术和产品陆续面市,令校园网的速度再一次大幅提升。“一个校园,一张网络”融合的网络,加强了教育信息化的整合与共享。在此基础上,云计算和虚拟化等新技术开始越来越受到高校的关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下一个跨越,将是从现有的基础网络向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服务交付”转变。 服务:教育信息化的新方向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教育信息化首次被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它的重要意义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信息化如何为支撑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提供保障,如何真正成为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成为教育信息化工作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郭清顺告诉记者,面对下一代互联网应用需求的挑战,高校的信息中心、网络中心将日益朝着学校公共服务体系转变,成为服务老师与学生,同时服务整个社会的重要技术支撑平台。 服务化是中山大学下一代校园网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方向,但高水平地提供服务,离不开基础设施和技术的不断提升。郭清顺认为,基础设施是做信息化的起点和基石,“没有任何一个单位或部门的信息化应用可以脱离网络基础设施去建设。在以云计算为核心架构的今天,人们热衷于探讨实现基础设施与应用的‘分离’,这也是教育行业的专家们倡导的一个核心理念。 但应用与设施的分离,强调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使用者与基本环境的分离。用户不再需要自己为某一项特别的应用重新设置或者搭建基础环境,而是通过云计算平台和网络,从云端直接获取计算能力和资源对新的应用的支持,这是信息化建设的一种境界。” 基础设施建设“三段论” 要获得这样的效果,基础设施必须能够了解其承载的应用和服务,按照云计算技术的特征,将传统的网络、系统和设备,通过云的模式转化成“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提供高质量的校园公共信息服务,基础设施需要发挥出其最大的效益。“高校过去做校园信息化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基础设施各自为政,独立建设。导致信息不能互通和共享,形成设施之间和通讯之间的壁垒,其服务标准不统一,不能实现一体化和整体化。”因此,下一阶段的信息化建设要围绕云计算的架构和运营模式,对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必要的调整。首先是实现基础设施的共享,郭清顺认为:“一个单位,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一定要能够共享,互联互通,才能够实现无障碍的信息交换和对接,保证不同用户之间通畅的信息流转,才能够使基础设施发挥出重大的应用效益。” 第二个层面是服务,基础设施本身能够提供包括网络应用所需要的基本接入服务、通讯服务、交换服务和安全服务等。 基于云架构,这些服务需要直接与应用和用户的需求对接。换句话说,基础设施要能够自动地识别和适应不同层面的服务需求,通过体系化、系统化、完整化的平台向用户“交付”相应的服务。实现服务的标准化和产品化,让用户获得更好的感知和体验,从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第三个层面是支持更多的应用,使现有的基础设施能够更进一步地体现作为公共服务平台的价值和优势。基础设施要泛载一个学校的所有应用,能够支持每一项应用所需要的计算能力和资源,并且能够与任何一种应用实现标准化的平滑对接,且成本最小化。 开启云服务之门 只有做到了这样的“境界”,我们才能够说,校园信息化真正进入了“云服务”时代。提供云服务,基础设施的虚拟化必不可少。只有基础设施虚拟化,才能够把对应用的支持和对服务的支持,变为可定制的。因为虚拟化使用户可以将自己的基础网络和设备按照需要自由分割,虚拟化的基础设施,不再以独立的单台形式存在,因此能够不受物理和空间位置的局限,自由地按需分配。基于这种可定制的服务,校园网上运行的各种应用需求才能够得到支持。而且这种支持的能力与特定需求之间是一种高水平的“吻合”,既不会出现资源的浪费,也不会出现资源的不足。 基于云架构的校园网基础设施服务是弹性的。当某一个项目需要增加或减少资源的时候,系统会自动从公共资源缓冲池中,机动地分配足够的资源保证供给,或回收相应的资源,以确保其他项目可能出现的需求。这就做到了云体系结构下,基础网络和资源运营与管理的弹性化和按需化,也就实现了基础设施的效率最大化,使校园网在IT投资的每分钱都是有意义的。 云计算融入教育主体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高校目前正在全面规划,在现有数字化校园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信息化建设的覆盖面和提升服务能力,将下一代校园网建设成为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平台。中山大学计划同时在校园网中建立学生云、教师云、校友云等面向社会的云服务架构。郭清顺说:“我们现在正在向服务转型,中山大学网络中心的口号就是‘服务提升价值,创新促进发展’。我们整个的十二五规划,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服务’。如果再加一个字,就是‘云’。” 校友云是中山大学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突破口。中山大学的校友遍布全世界,通过云平台,加强与校友的联系与沟通,推动学校走向国际化。郭清顺强调说,“我们的十二五规划,强调信息化要融入主体”,实现以培养学生为主体,促进高校教育实现国际化和信息化,信息化是中山大学加速走向国际化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 泛载教育云 传统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成本高和资源利用率低,不符合低碳时代的发展要求。大部分高校除了校园网之外,一般还有一卡通物理专网、视频监控物理专网、多校区财务物理专网等多套网络,各自独立的软硬件系统使网络资源、服务器资源、存储资源的利用率很低,不仅极大地增加了前期的建设成本和后期的管理维护成本,机房空间和能耗也不符合低碳时代节能减排的发展要求。 中山大学在自己的教育云服务公共平台建设中,强调“多网合一、按需分配”是提升校园网业务价值的思路。 将高校现有的多套网络与校园网进行资源整合,构建一套统一的物理网络基础设施,通过虚拟化技术根据各部门各业务的需要进行资源的分配。在这一规划思想上,中山大学与负责为其实施信息化建设的合作伙伴取得了高度的共识。锐捷网络是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服务提供商之一,该公司教育行业部副总经理刘福能介绍说,云校园网络和云服务平台统一提供按需的网络带宽资源、服务器资源、存储资源,以及足够的安全性和可用性保障。因此,“多网合一、按需分配”可以显著降低网络基础设施的投入成本,提升业务开通效率,有助达成节能减排目标,因此“云”是提升校园网价值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在对这一理念的认识上,我们双方是完全一致的”,刘福能说。 面向服务是云校园网的根本出发点。正如郭清顺所说,IT部门的定位首先是服务提供者。信息化工作要在“为高校各种应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体现和提升自己的价值;其次是明确服务的对象,信息化服务的对象是用户、业务和战略,必须要将信息化工作与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再次是服务的提供形式,采用按需分配和按需使用的服务交付模式;最后是服务的保障,必须建立集资源、业务、人、流程于一体的IT服务管理系统。建设面向服务的云校园网,服务理念是前提、服务对象是关键、服务模式是手段、服务管理是保障。 泛载是云校园网的核心价值所在。构建一套统一的基于云架构的网络基础设施,通过虚拟化技术形成网络资源池、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以及安全资源池,然后根据业务或用户的需要进行分配,实现同一个校园,同一个网络,广泛承载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业务和应用。虚拟化和按需分配是泛载的核心,同时还需要端到端技术的保障,IPv6让更多的人和物接入、802.11n让接入变得随时随地、40G/100G让传输变得更通畅、MPLSVPN让业务可以被安全地隔离、VSU让网络性能和可用性更有保障、云计算数据中心让业务得到最快的响应。 云校园网是一个平台,是服务于高校整体发展战略、服务于教学科研业务、服务于师生用户的网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平台。同时,云校园网是一种模式,是按需分配、按需使用的信息服务交付和使用模式。刘福能认为:“云校园网是一个环境,是普适接入、统一交换、虚拟化、泛载、可信、绿色低碳的信息服务环境。锐捷网络“云校园网有四个重要特征,即面向服务、泛载、可信和绿色低碳。” 可信是云校园网的关键保障。可信包括身份可信、地址可信、终端可信和行为可信等,云校园网可信的特征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从管理员的角度看是指IT系统可控可管可追溯,从校领导及业务部门的角度看是指基于IT开展的业务风险最低,从广大用户的角度看是指信息服务值得信赖,从政策和法规的角度看则是指信息安全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政策要求。 绿色低碳是云校园网的必然要求。为落实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是高校和企业共同的社会责任。信息技术能帮助全世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40%,但同时信息产业已成为全世界第五大耗能产业。采用“云”的思想和模式,实现校园网网络基础设施的资源整合和按需分配是节能减排的最有效方式。 |
上一条:英镑/美元收盘站上1.6100,已突破压力位 | 下一条:3D摄影 引领财富新潮流 |